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样本
昨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改革创新座谈会暨智库成立仪式在华山国际酒店举行。记者获悉,2018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21116家,注册资本1978.19亿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262家。截至去年年底,已全面完成我市所承担的127项试点任务,形成136项创新案例。
全面完成试点任务 形成136项创新案例
通过建立市级、功能区两级工作台账和责任清单,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对127项试点任务实行全程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管理。截至2018年底,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完成。加大创新案例培育力度,目前已形成136项创新案例,其中,“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被国务院作为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等6项创新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26项创新成果被评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样本”。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改革范围扩展到航空基地、航天基地等6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年西安市共试点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3638件,开展行政效能革命,推广“预约服务、免费帮办、容缺办理、快递送达”等五星级服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9%以上。
投资环境持续改善 金融功能日趋完善
去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相继推出一系列招商引资、产业扶持、投资促进政策,吸引173家外资企业落户自贸区。
通过推广使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试行企业增信担保及保险公司、集团财务公司参与担保等多元化税收改革,让外贸企业融资成本显著降低;在全国率先开展特殊区域外集成电路研发检测全程保税业务试点,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举措,让企业通关时间大为缩短;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让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通过推进落实人民银行出台的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政策;创新“税银企”合作机制,以企业纳税信用评级贷款信用,为小微企业提供200万元以下“因税获贷”纯信用贷款等,让金融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探索交流发展新模式
去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在探索“一带一路”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模式方面成效显著。在与德国博世力士乐集团、海航现代物流集团分别签署《共建“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战略框架协议》后,目前产业园聚集了德国博世、宝马,法国阿尔斯通等欧洲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支持陕汽集团、爱菊集团等本土企业,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设立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
拓展对外开放大通道方面,目前已开通了西安至中亚五国、汉堡、布达佩斯等11条干线通道,常态化开行往返青岛港的“五定班列”,在德国法兰克福等地设立8处“海外仓”,初步形成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1235列,开行总量、重载率、货运量全国第一。
在创建人文交流新模式方面,已由传统的文化、广电、出版、文物领域,向科技、教育、旅游、体育、金融、人才等领域扩展,不断丰富交流内容,拓展交流路径,打造对外开放和展示的交流新平台。
据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陕西自贸区试验区西安区域将继续加强在特色创新领域的会商和研判,出台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的政策,不断激活释放自贸试验区创新活力;进一步提升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发挥科技大市场、中欧班列等平台作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西安样本”。
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智库成立
昨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智库正式成立。来自高校、企业、研究机构等领域的15位专家现场拿到聘书,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首批“智囊团”,他们将聚集多方资源,为推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贡献智慧。
据了解,首批入选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智库的15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校、研究机构、民间组织等,他们均在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金融服务、国际法规、人文交流等领域享有盛誉。
在座谈环节,专家们纷纷针对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的发展建言献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国强表示,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要依托硬科技优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融入大西安发展,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据悉,我市还将制定《智库管理办法》,建立借智借力长效机制,形成沟通交流互动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标准、高质量发展。
来源:西安晚报
Copy right©2007:All Reserved. 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孵化器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二路77号光电园二层北 办公电话:029-88328230 传真:029-88316024
陕ICP备 19002690号
陕公安网备 6101900200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