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服务功能支撑,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主题鲜明、定位明确、运营完善、服务精准、指标达标的特色产业楼宇,形成特色园区、特色楼宇、标准(定制)厂房和功能平台相互协同的特色产业载体体系,临港新片区特制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楼宇的若干措施(试行)。
总则
适用范围:临港新片区产城融合区431平方公里区域内,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方向、产权较为清晰、运营主体明确、具备基本物业和交通条件等配套功能的产业楼宇。
建设目标:经过两到三年建设,整体形成20栋/片区左右的特色产业楼宇,建成5~8家特色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楼宇经济整体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服务领域基本覆盖新片区八大前沿产业,物业品质和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基本要求
以党建为引领,培育特色产业楼宇应满足以下四类指标入围档基本要求,包括楼宇基本指标、经济贡献指标、动态增长指标、办公人员集聚指标,根据不同楼宇产业定位和现状特点,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个性化指标设定,楼宇是指单栋或片区相邻楼宇组合。
产业导向:主导产业符合发展导向,聚焦明确1~3个领域作为本栋/本片区楼宇特色产业,如人工智能、芯片设计、检验检测、研发外包服务、节能环保、保税维修、智能运维、供应链管理、在线新经济、软件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法律、科技、金融、航运等)、职业培训及人力资源服务、新型国际贸易等领域。
基本指标:包括:楼宇物业面积,达到20000平方米以上;物业出售/自持比例,新建投用楼宇两年内应保持60%以上自持比例;党建服务功能,设立党群服务中心(站)并有固定面积服务区域,形成党群服务、人才服务、科创服务等综合服务阵地。
经济贡献:包括:楼宇总营收,达到30亿元、50亿元、80亿元以上不同等级;楼宇税收贡献,达到1亿元、2亿元、4亿元以上不同等级;规上企业数量,达到至少5~10家以上。
增长指标:包括:年度招商宣介次数、年度引进优质企业数量、注册资金(实到资金)、楼宇年度去化率、企业规模化成长,针对不同产业领域,营收达到2000万、5000万、1亿、5亿、10亿元以上不同等级。
人员集聚:实际办公人员数,根据楼宇面积不同,日常平均办公人数达到300人、500人、1000人以上不同等级。
除以上基本要求外,特色楼宇建设还需要满足具备基本交通条件、餐饮、小商业、共享空间等配套功能;完成策划实施年度招商宣介和政策宣传,持续扩大楼宇影响力。
支持内容
申报奖励:对招商主体(楼宇运营)申报奖励,参考上述主要指标分类,采用当年评估与持续跟踪评估相结合方式,对招商主体申报建设特色楼宇,申报方案经管委会审核通过后,予以30、50、80万元一次性奖励。
物业品质:支持提升楼宇物业品质,鼓励物业主体根据楼宇发展定位和企业需求特点,改造提升物业办公基础设施,吸引企业加快实体入驻。
产业集聚:鼓励引进产业链关联企业和配套企业,提升关联产业内企业集聚度,加强产业链协作配套,鼓励上下楼即是上下游,构建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关系,鼓励引进企业形成上下游或协作配套,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竞争力。
人才服务:加强人才配套支持,楼宇招商主体一揽子对口项目做好人才保障服务,管委会统筹协调资源予以支持,围绕人才住房、人才落户、公共服务、子女教育入学等方面重点保障。
专业服务:落地项目专业化服务支持,完善营商环境,提升专业化服务品质,既包括提供办公空间、共享空间、企业证照打印、产业化中试等,也包括创新推出市场场景开放、示范运行、市场拓展平台搭建等高能级专业服务。
专项服务:产业专项政策精准支持,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重点解决早期资金支持,视情针对重点方向领域和重点项目,通过签订协议企业可申请“一对一”方案精准支持。
智慧楼宇:加强楼宇智能化管理运营支持,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项目安排,管委会加大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鼓励运营主体加大投入,支持加快打造智慧楼宇。
建设运营
申报主体:园区运营主体提交特色楼宇建设方案,明确建设主体、主导产业、年度招商目标、创新成果、产出贡献、人员实际办公入驻等,每家主体每次申报原则上不超过2家。
服务菜单:在管委会支持下,以党群服务阵地等为载体,园区提供特色服务菜单,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精准服务、方案建议、天使支持,形成特色服务菜单。
功能配套:运营主体加强园区、楼宇配套功能,如咖吧、书吧、食堂、健身驿站、小超市、自助打照机设备等,管委会视情予以补贴等。
挂牌评定:管委会认定挂牌并年度复核,开展“比学赶超”和经验交流,星级评定并优秀者晋级。